伊斯兰教为什么不让收利息?

发布:2018-11-01 11:08 · 奇闻异事

众所周知,食物有清真与非清真之分,但除此之外,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有“清真与非清真”的区别。“清真金融”指的是符合伊斯兰教教规的金融体系,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收取利息。

伊斯兰教为什么不让收利息?

没有利息

这种金融玩法在伊斯兰世界的正式名称,叫“绿色金融”,在各个伊斯兰国家的各个时期都能见到。虔诚的穆斯林都是厌恶贷款利息的,这种厌恶是缘何而来的呢?

伊斯兰教为什么不让收利息?

伊斯兰银行

从商贸到高利贷

早在伊斯兰教出现之前,和近亲犹太人一样,以经商为业的阿拉伯人就有明确的利息概念。他们聚居于亚欧非通衢之处,占尽海陆商道之利,世代从商。为了弄清自己到底发了多少财,阿拉伯人用“里巴”(Ribā)一词表示价值的增加,后来也用里巴表示利息以及与之相关的借贷活动,乃至高利贷。

你绕不开的障碍,那就成了一个枢纽

伊斯兰教为什么不让收利息?

许多阿拉伯人在转口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,转而开始利用集中在自己手中的资本,从事金融业。有人以投资方式与他人合伙经营,分取利润;有人则向民众放贷,赚取利息,这其中就有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。这位老叔是个巨富,在经商的同时也放高利贷,有人形容“阿拔斯的财富分散在大众之中”,意即向民众放高利贷。

这里除了放牧,就只能经商了

不对,还有抢劫

伊斯兰教为什么不让收利息?

阿拉伯人的高利贷,比近年来猖獗一时的“小额贷款”更有过之无不及,不仅形式比什么“校园贷”、“裸贷”更复杂,而且利率高得吓人。贷款常以一年为期,可以现金或等价实物支付,若借款人到期后违约,则债项翻倍,一年后再还。假使到期后借款人再次无力偿还,那么债项继续翻倍,直至借款人偿清为止。

伊斯兰教为什么不让收利息?

不过高利贷在古代社会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。由于古代征信系统不完善,经济系统又容易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,放贷方为了防止自己亏损,经常会征以高利息。比如王安石变法以国家为背书,被后世认为对农民非常友好的“青苗法”,实际利率高达20%。放在现代,也可算是高利贷了。

事实上,这个高利贷也确实经常叫人还不起,多数债户因此倾家荡产,身无分文。有人还在讨债过程中与逼债者发生流血冲突,落下残疾,还有人被逼得走投无路,最后不得不卖身为奴偿债,更有甚者举家自尽躲债。

如此骇人听闻的高利贷,显然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,加剧了贫富对立情绪。不少借款人眼看怎么努力工作都不可能还清高利贷,遂“上梁山”,干起了土匪的勾当。

城市的建设需要你的路费

伊斯兰教为什么不让收利息?

禁绝高利贷

这一切,穆罕默德都看在眼里,而他在多次北上沙姆(叙利亚、黎巴嫩、巴勒斯坦与约旦)经商的过程中,接触了不少犹太人与阿拉伯基督徒,他们宗教社会观不可避免地对穆罕默德产生了影响。

《希伯来圣经・申命记》第23章第19与20节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可向同胞提供有息贷款,但可以向非犹太人放债。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允许借贷活动,且不论对象是否为基督徒,但明确反对高利贷,不少基督教神学家称其为“满足贪欲的工具”。

珠玉在前,穆罕默德决定通过《古兰经》循序渐进地禁绝高利贷。

早期,穆罕默德只是把高利贷定为不理想的行为,劝诫富人别只贪图享乐,坐收高息,要帮助弱者,“关心”穷人的需要,最起码保证穷人不要搞事情。最早提及里巴的《古兰经》第30章第39节如是说:你们为吃利息(里巴)而放的债,欲在他人的财产中增加的,在真主那里,不会增加;你们所施的财物,欲得真主的喜悦的,必得加倍的报酬。

(0)
写评论
相关阅读
作品评论

暂无评论

友情链接:
联系我们
  • 意见邮箱:yuanyeer@hotmail.com

Copyright(C)2017-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